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关心民生的太守下乡视察春耕的场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清晨时分,厚重的云层逐渐散开,阳光透过云隙洒向大地。诗人用"仙丹花"(一种美丽的花)和"瀛莱"(传说中的仙境)来比喻乡村的宁静美好,暗示这里虽不是仙境,却有着同样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
后两句写人:这位太守下乡不是为了游山玩水("游衍"),而是专程来考察春耕情况。"文章太守"四字很有味道——他不仅是位会写文章的文人,更是心系百姓的官员。最后一句点明主题:太守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要亲自了解农耕生产情况("省"是察看的意思,"物地"指土地状况)。
全诗通过清晨云开见日的自然景象,衬托出太守勤政爱民的形象。诗人没有刻意歌颂,而是用平实的笔触,展现了一位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官员形象。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写法,让整首诗既清新明快,又饱含深意。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