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慢 秋蛩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
无人处,声共作。
便吟到、客愁无著。
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
三更尽,吟渐弱。
隐残壁、绣苔斑剥。
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孤独场景,通过虫鸣声的变化展现游子内心的愁绪。

上片从傍晚的蝉鸣、蛙声写起,这些夏日的热闹声音渐渐消失,只剩下庭院角落的蟋蟀声。随着夜晚降临,寒霜的气息透过空气,空荡荡的台阶显得格外冷清。在无人的地方,蟋蟀的鸣叫仿佛在替游子诉说无处安放的愁思。月光微弱,秋风刺骨,篱笆院落显得格外凄凉。

下片直接写人的情绪。主人公心情比之前更糟,翻检着离别的愁绪,甚至想和蟋蟀一起借酒消愁。不是夜里睡不着,而是刚睡着就被虫鸣惊醒。直到三更过后,虫声渐弱,隐约消失在长满青苔的残墙边。结尾处寺庙的晨钟响起,黎明破晓,乌鸦啼叫,虫鸣的余音还在耳边若有若无。

全词妙在把蟋蟀的鸣叫与人的愁思融为一体。从傍晚到天亮,虫声的变化串起整个夜晚,既写实景又抒真情。用"呼汝共斟酌"这样拟人的写法,把蟋蟀当作倾诉对象,更显出主人公的孤独。最后在晨钟鸦啼中收尾,余韵悠长,把那种挥之不去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