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灵岩山明心洞的修行体验,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僧房尚闻声,云扃已通步"说:虽然还能听到僧房里的人声,但推开云雾缭绕的山门,已经可以自由行走。这里用"云扃"(云雾做的门)这个意象,把现实的山门和云雾融为一体,暗示即将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
中间两句"观身空翠间,宿霭避巾屦"描写:在青翠山色中静观自身,连晨雾都主动避开修行人的鞋履。用拟人手法写雾气"避让",既表现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又暗指修行人的清净气场让俗物退避。
最后两句"不须蹑回踪,径自通仙路"是感悟:不必刻意追寻前人的足迹,这条路自然通向仙境。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禅宗"直指本心"的思想——真正的修行不需要拘泥形式,保持本心就是捷径。
全诗通过"闻声-推门-观身-悟道"的递进描写,把一次普通的山行升华为精神之旅。语言清新自然,把"云雾""山色"等普通景物写出灵性,最后落在"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修行之路"这个积极主题上,既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
元勋
元勋,字不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自称京兆人(《题白帝庙诗序》)。聿子。自哲宗元祐初从黄庭坚游几二十年。曾知宁国县(明嘉靖《宁国县志》卷三)。高宗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为右朝散大夫知利州,以事贬夔州编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二十五年,诏除名勒停,未几复右朝散大夫(同上书卷一七○)。官终知随州。事见《山谷别集》卷一八《与元不伐书》及注。今录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