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枧山顶望仙人台同观湖先生
峨峨方石台,千尺凌晨烟。
昔闻山中叟,曾此逢飞仙。
棋局观未终,倏忽更岁年。
樵斤寘丛条,木皮合且坚。
崖树既摧朽,无人能攀缘。
我来陟岭半,俛视兹台颠。
再寻蛟路登,所见惟青天。
琼宫在何许,便欲乘风旋。
下界溺埃尘,安能久迁延。
何当封马鬣,非敢冀牛眠。
庶同五岳游,免此情内牵。
云车策风马,愿言长执鞭。
昔闻山中叟,曾此逢飞仙。
棋局观未终,倏忽更岁年。
樵斤寘丛条,木皮合且坚。
崖树既摧朽,无人能攀缘。
我来陟岭半,俛视兹台颠。
再寻蛟路登,所见惟青天。
琼宫在何许,便欲乘风旋。
下界溺埃尘,安能久迁延。
何当封马鬣,非敢冀牛眠。
庶同五岳游,免此情内牵。
云车策风马,愿言长执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柏枧山顶眺望仙人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开头四句,诗人用"峨峨"形容高耸的仙人台,说它高耸入云,仿佛笼罩在晨雾中。接着讲述了一个山中老人曾在这里遇见飞仙的传说,为全诗奠定了神秘奇幻的基调。
中间部分,诗人描写了登山途中的景象:樵夫砍下的树枝树皮已经重新愈合,悬崖上的古树也已腐朽,说明这里人迹罕至。当诗人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时,俯瞰仙人台顶,想要寻找传说中的仙迹,却只看见一片青天。
随后诗人展开想象:仙人的琼楼玉宇究竟在哪里?他多想乘风飞去啊!但低头看看尘世,又觉得自己被俗务牵绊。这里"下界溺埃尘"的描写,生动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他不敢奢望找到风水宝地("牛眠"指好风水),只希望能像游览五岳那样超脱尘世。最后两句"云车策风马,愿言长执鞭"尤为精彩,诗人幻想自己能驾驭云车风马,永远追随仙人,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的强烈渴望。
整首诗通过现实与想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语言生动形象,意境缥缈悠远,读来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