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 甲辰除夕怀西樵司勋阮亭主客

归去来兮,斗鸡走狗,闾巷沈浮。
叹臣之壮也,如人何事,身将隐矣,于世焉求。
四十男儿悲老大,笑那便、车前少八驺。
填胸事,看人奴笞骂,一半封侯。
回首风尘萍梗,怪年来、长傍迷楼。
记广陵风景,青山绿水,琅琊兄弟,长史司州。
名士终朝能妄语,更头没杯中笑不休。
红烛夜,对故园椒酒,想尔风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除夕夜对两位朋友的思念,字里行间透着豪放与自嘲,又带着几分落寞。

上片开头"归去来兮"借用陶渊明的名句,表面说想隐居,实际是反话。作者说自己整天在街头斗鸡遛狗混日子,看似潇洒,其实满腹牢骚。他自嘲四十岁的男人还一事无成,连个像样的官职都没有("车前少八驺"指没有仪仗队),看别人要么挨打受骂,要么封侯拜相,心里不是滋味。

下片转到对朋友的怀念。用"萍梗"比喻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奇怪的是总在繁华场所("迷楼")打转。接着回忆扬州(广陵)的山水美景,特别提到琅琊两位朋友:一位是"长史"(西樵),一位是"司州"(阮亭)。说这些名士整天喝酒说大话,把头埋酒杯里笑个不停,看似调侃,实则亲密。最后在红烛照亮的除夕夜,想象着老友们在家乡喝酒谈笑的风采,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全词妙在把失意写得豪迈,把思念藏在戏谑里。就像现代人过年时跟老友视频,嘴上说"混得不行啊",其实最想说的是"真想念当年一起疯的日子"。这种用玩笑说真心话的写法,让沉重的情绪变得洒脱,正是这首词的独特魅力。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