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六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
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庾信的《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六》是一首充满感恩与悲愤的诗歌,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感恩知遇之恩 开头四句回忆自己曾受君王重用,像"国士"(国家栋梁)一样被礼遇,君主待他如知己,甚至愿意为他"吐珠"(献出珍宝)或"吞炭"(忍受屈辱)。这里用夸张的比喻,强调君主当年对他的极度信任和重视。

2. 价值观的对比 "一顾重尺璧"说君主一个眼神的肯定,比宝玉还珍贵;"千金轻一言"指自己的一句承诺,比千金更有分量。这两句凸显了诗人与君主之间以道义相托的深厚情谊。

3. 历史悲剧的共鸣 后四句笔锋一转,借"刘孺子"(汉宣帝的废太子刘据)和"史皇孙"(刘据之孙刘询,幼年遭迫害)的典故,暗喻自己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遭遇政治迫害,无法像"武骑"(护卫)那样回到"灞陵园"(象征故国或理想归宿),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悲愤。

核心情感: 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知遇之恩和如今的落魄境遇,既表达了对旧主的忠诚与感激,又抒发了在政治动荡中身不由己的痛苦。全诗用历史典故婉转控诉现实,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坚守。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