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垂户外瞻天近,绿堕楼前到地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面,通过两个精巧的镜头传递出闲适自在的意境。

第一句"柴垂户外瞻天近"像用广角镜头拍摄:农家门前的柴堆随意堆放,枝条自然垂落。这个"垂"字让柴枝仿佛有了生命,慵懒地耷拉着。透过柴堆缝隙看天空,因为视角压低,反而觉得蓝天触手可及,这种"近"其实是心理上的亲近感,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零距离。

第二句"绿堕楼前到地香"突然切换成特写:楼前绿意盎然的植物(可能是柳条或藤蔓)自然垂落,"堕"字用得妙,不是枯萎的坠落,而是植物饱满到自然下垂的状态。最精彩的是"到地香"——这些绿意仿佛带着清香一路垂到地面,把无形的香气写成可见的瀑布,打通了视觉和嗅觉。

两句话的共同点是"向下"的动态(垂/堕),但传递的却是向上的生命力。诗人通过柴堆、绿植这些寻常景物,捕捉到朴素生活中的诗意瞬间,把农家小院写出山水画的意境,展现出对平凡生活的细腻感知。这种把日常写出禅意的能力,正是古典诗歌最动人的地方。

张潞

张潞(?~一二三四),字东之,永新(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为桂林郡丞,后知昭州。理宗端平元年卒。其诗师范成大、杨万里,出入众体,有集,已佚。事见《后村居士集》卷二四《张昭州集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