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友人续弦有赠

弄粉调脂,红闺旧事君应记。
镜前亲自捡遗钿,点缀新兴髻。
一样薄妆凝睇。
上堂来、步摇声细。
女儿情性,新妇容颜,旧家风味。
帐掩流苏,鸳鸯被暖双星聚。
从教宛转不禁怜,早解同心缕。
暗认当时香气。
喜别是、温柔乡里。
鱼仍比目,草更宜男,木须连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再婚女子在新婚之夜的娇羞与幸福,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传统婚姻中的温情画面。

上阕从梳妆场景切入,像电影特写镜头般展现新娘精心打扮的过程。"弄粉调脂"写她轻揉胭脂的动作,"捡遗钿"指整理发饰的细节,这些生活化的描写让古代新娘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妙的是"旧家风味"这句,暗示她虽是新嫁娘,却带着娘家的生活习惯,展现人物性格的立体感。

下阕转入洞房花烛的私密空间。"鸳鸯被暖"用传统意象暗喻夫妻恩爱,"解同心缕"指解开象征永结同心的衣带,写得含蓄又旖旎。结尾三组比喻尤为精彩:用比目鱼、宜男草、连理枝三种吉祥物,层层递进地祝福新人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特别是"宜男草"这个现在不太用的说法,暗含对生育男孩的传统期盼。

全词就像一组精心剪辑的镜头,从梳妆台到婚床,从外在装扮到内心喜悦,既有"步摇声细"这样的听觉细节,又有"暗认香气"的嗅觉描写。通过日常生活片段,把再婚这个在当时略显敏感的话题,写得既风雅又温馨,展现了古代文人处理世俗题材的独特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