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
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七夕节过后的第二天,一群人在县衙里喝酒聚会的场景。整首词充满了热闹欢快的气氛,又带着一丝时光易逝的淡淡惆怅。

上阕开头就说七夕节已经像昨天的梦一样过去了,今晚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喝酒。主人和客人们相处融洽,气氛比春天的暖风还要温馨。这里用"敌春温"的比喻特别生动,让人能感受到现场那种其乐融融的温度。大家喝酒聊天,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场面十分热闹。

下阕写聚会进入高潮:他们把蜡烛都点亮了,舞者不停地旋转着衣袖。这时音乐响起,笛声呜咽缠绵,鼓声热烈喧闹,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后一句突然转折,说只恨更漏(古代计时器)走得太快,暗示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

这首词最妙的地方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前一天的七夕是"昨梦",今天的聚会是现实;笛声的幽咽和鼓声的喧闹形成反差。 2. 动态描写:烛光高照、舞袖翻飞、雄辩衮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情感转折:从开头的欢快到结尾的"恨更筹苦短",透露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让热闹中多了一份深沉。

就像我们现在朋友聚会,玩得正开心时突然发现天快亮了的感觉,古人也有同样的体验。词人用生动的笔触,把这种古今相通的生活体验写得活灵活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