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了一个凄美的传说故事,核心是"贞女化鸟"的意象。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传说:岭南的山鹧鸪鸟,据说是古代一位坚守贞节的女子变的。这里用"守贞女"暗示女子可能因某种压迫(比如强迫改嫁)而殉情,死后化为飞鸟。
后两句写鸟的哀怨:这只鸟至今还在怨恨着谁(可能是逼死她的人),啼叫声里还带着南方土著的语调。最妙的是"带蛮语"这个细节,既说明女子生前是当地人,又让鸟鸣声突然有了具体含义——仿佛在诉说当年的冤屈。
全诗短短四句,用传说与现实交织的手法,把一只普通山鸟变成了承载悲剧故事的符号。我们听到鹧鸪啼叫时,仿佛能穿越时空听到古代女子的控诉。这种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文色彩的写法,既生动又深刻,让读者在鸟鸣声中感受到跨越千年的悲情。
徐凝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