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经蛟浦阔,山入鬼门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险峻荒凉的旅途画面,短短两句却充满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压迫感。

第一句"浪经蛟浦阔"像电影镜头:船行过传说有蛟龙出没的宽阔水域,波涛汹涌,水面泛着危险的气息。"阔"字既写实景的浩渺,又暗含前路未卜的茫然感。

第二句"山入鬼门寒"镜头突然切到陆路:群山之中出现名为"鬼门"的险关,寒气扑面而来。这里的"寒"既是体感温度,更是心理上的畏惧——古人认为"鬼门"是阴阳交界处,这个地名本身就带着死亡阴影。

两句话形成双重压迫:水路要面对蛟龙威胁,陆路要穿越死亡关卡。诗人用"蛟浦""鬼门"两个惊悚地名,配合"阔""寒"的感官描写,把古代行旅的艰险具象化。最妙的是没有直接说害怕,但每个字都在制造紧张氛围,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进退两难的处境。这种用环境烘托心理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有力量。

释惠崇

释惠崇,(?~一○一七),淮南(今江苏扬州)人(《清波杂志》卷一一),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图绘宝鉴》卷三)。九僧之一,善诗,工画(《清波杂志》卷一一)。真宗天禧元年卒。今录诗十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