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访子益》描绘了一个隐居山野的文人生活,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情趣。
首联“拣得溪山住,三间草屋低”直接点明主人公选择在山水间安家,住的是简陋的草屋,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闲适生活。
颔联“坐贫忧酒债,废事悔棋迷”则带点幽默地自嘲:因为贫穷,连喝酒都要赊账;又因为沉迷下棋,耽误了正事,事后又后悔。这两句生动刻画了一个洒脱又有点随性的文人形象,让人读来会心一笑。
颈联“壁坏何时补,诗成无处题”继续写生活的窘迫:屋子墙壁坏了也没心思修补,诗写好了却找不到地方题写(可能因为家徒四壁)。这里既有对清贫生活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诗人更在意精神世界的丰富,而非物质的富足。
尾联“留余余戒饮,白饭荐黄鸡”最有趣:主人嘴上说“戒酒”,却用黄鸡下饭招待客人,似乎暗示“戒酒”只是说说而已,实际还是想和友人畅饮。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让整首诗更显真实可爱,也体现了隐士生活中的人情味。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隐居者的日常:清贫却自在,随性又幽默,既有对生活的调侃,也有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名利、简单纯粹的快乐。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