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茅檐穷腊负朝暾,不羡红炉盖炭温。
始信太阳和气别,拟将此味献金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冬日》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寒冬中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悟,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茅檐穷腊负朝暾,不羡红炉盖炭温"写的是:住在茅草屋檐下的穷苦人,在腊月寒冬里背对着朝阳取暖,却并不羡慕富贵人家烧着红炉、盖着炭火的温暖生活。这里用对比手法,通过"茅檐"与"红炉"的对比,展现了贫富差距,但主人公安贫乐道的心态更令人动容。

后两句"始信太阳和气别,拟将此味献金门"是点睛之笔:诗人终于明白,太阳的温暖与人为的炉火温暖是不同的(自然之暖更珍贵),想把这种体验献给朝廷。这里的"金门"指代朝廷,看似是说想把取暖方法献给皇帝,实则暗含深意——或许是想让统治者了解民间疾苦,体会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困苦中发现生活真谛的智慧。诗人不抱怨贫穷,反而在冬日阳光中找到了比富贵人家炭火更珍贵的温暖,这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心系天下的情怀,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