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侍御处乞靴

越客南来誇桂麖,良工用意巧缝成。
看时共说茱萸皱,著处嫌无鸲鹆鸣。
百里奚身悲甚似,五羊皮价敢全轻。
日于文苑陪高步,赢得芳尘接武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向一位姓薛的官员讨要靴子的趣事,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展现了文人间的风雅互动。

前四句写靴子做工精致:南方来的客人夸赞这双用桂麖皮做的靴子,能工巧匠缝制得非常巧妙。大家看到靴子上茱萸花纹的褶皱都连连称赞,但诗人穿上后却开玩笑说"可惜走路时没有鸲鹆鸟的鸣叫声"(暗指靴子太新,走起路来不够响)。

后四句用典故自嘲:诗人把自己比作春秋时用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表达自己很廉价),说这双靴子的价值可比五张羊皮贵重多了。最后两句谦虚地说,自己平时在文坛跟着大人物们混,现在穿上这双好靴子,总算能配得上"接武"(跟着别人脚步走)的名声了。

全诗妙在: 1. 把讨要靴子这种小事写得风雅有趣 2. 用"鸲鹆鸣"的联想让人会心一笑 3. 通过百里奚的典故自嘲身份卑微 4. "接武"双关既指跟着别人脚步,也暗指穿上了好靴子

这种用轻松笔调写生活琐事,既能展现文人雅趣,又不失幽默自嘲的写法,正是唐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