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梅辞世

武陵老月愁黄昏,玉宫水山无返魂。
寒羌吹风铁心裂,春颜怕见烟绡真。
雪身匝地大如屋,缟衣夜醉香云宿。
孤山春去罗浮平,肯立腥埃吐琼玉。
银河倒泻春恩泽,几度寒天峥老骨。
便令更似八千椿,痴顽万古终成尘。
芳蟾冥茫驾蟾去,烟昏云霾夜无曙。
为凭青鸟别君王,后百千年归阅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寿梅辞世》用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和象征手法,讲述了一株梅花在生命尽头时的壮美与孤傲。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的苍凉感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武陵(隐士之地)的老月亮为黄昏发愁,水中倒映的梅花如同逝去的灵魂。寒风吹裂铁石般坚韧的梅枝,连春天都不敢直视它凋零的真相。"烟绡真"指薄纱般的花瓣,暗示生命脆弱却保持本真。

2. 中段的壮烈美 接下来用夸张比喻:凋落的梅花像大雪覆盖屋顶,白衣(缟衣)般的花瓣醉卧香云。孤山(林逋植梅处)和罗浮山(梅花仙境)的消失,象征高洁世界的崩塌,但梅花仍拒绝污浊(腥埃),坚持在尘埃中绽放如玉光华。

3. 结尾的永恒感 后六句转入哲思:银河倾泻像是天恩,但再顽强的生命(八千椿指长寿)终将化为尘土。梅花乘月光(芳蟾)飞升,留下青鸟(信使)向人间告别,暗示精神会在千百年后被后人理解。

核心魅力: 诗人把梅花凋零写成一场震撼的"宇宙级谢幕"。表面写花,实则寄托人对生命的态度——哪怕知道结局是消亡,也要保持孤高,让精神超越时间。诗中"铁心裂""吐琼玉"等矛盾修辞,完美融合了梅花的刚烈与柔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