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乌栖曲二首》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女性形象,以及一位风流倜傥的男性,通过对比展现了唐代社会风情的多样性。
第一句"卓女红妆期此夜"写的是传统闺秀(卓女)盛装打扮等待夜晚约会,展现含蓄内敛的美。"红妆"暗示她遵循礼教规范,用红色妆容表达对爱情的期待。
第二句"胡姬沽酒谁论价"突然转向西域酒店老板娘(胡姬)卖酒的热闹场景。胡姬代表唐代开放的异域文化,"谁论价"既写她做生意爽快,也暗含对女性抛头露面行为的议论。
后两句聚焦男性形象:用"风流荀令"(借三国美男子荀彧典故)形容这位公子哥儿,他不仅长得帅(好儿郎),还特别讲究——会像女子一样涂粉(傅粉)熏香。这种跨性别的打扮在当时是时尚,也暗示了唐代审美对阴柔美的包容。
全诗通过红妆闺秀与豪爽胡姬的对比,再以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男性收尾,短短四句就勾勒出唐代社会多元交融的生动画面。诗人没有直接评价,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种文化包容性的欣赏。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