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通过幽默自嘲的方式探讨"真实"的哲学命题。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隐士的外貌:数得清的稀疏白胡子("须眉数得茎茎古"),一看就是深山里修行的人("环谷山人")。这里用"茎茎古"形容胡须像老树根一样苍劲,画面感很强。
后两句转入哲理思考:用超脱的视角("道眼")静静观察这一切,只觉得好笑——镜子里外两个"我",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这里的"两个"既指镜中影像和真人,也暗指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本质。
全诗妙在: 1. 用"数胡子"这种生活化细节表现隐士形象,亲切有趣 2. 把深奥的哲学思考(真实与虚幻)融入日常照镜子的场景 3. "付一笑"三字举重若轻,体现道家超然态度 4. 最后的问题留给读者思考,像禅宗公案般耐人寻味
本质上是在说:人执着于分辨真假时,或许真相就藏在会心一笑的顿悟中。这种幽默智慧,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精神境界。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