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 其六
子云辱天禄,原思乐蒿蓬。
贫贱固易居,贵盛诚难工。
士生或不偶,高节追两龚。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万古先天图,消长理谁通。
怀人今已矣,叹息将焉从。
贫贱固易居,贵盛诚难工。
士生或不偶,高节追两龚。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万古先天图,消长理谁通。
怀人今已矣,叹息将焉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探讨了贫贱与富贵、坚守与妥协之间的深刻矛盾。
诗中用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子云(扬雄)虽然身居高位却感到屈辱,原宪(孔子弟子)甘于清贫却活得自在。这说明贫穷反而容易活得坦然,而富贵却难以把握得当。诗人指出,有才华的人未必能遇到好时机,但可以像龚胜、龚舍这两位高洁隐士一样坚守节操。
社会局势总有起伏("世道有隆污"),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卷舒自不同")。就像《易经》的先天图一样,万物盛衰的道理谁能真正参透?最后诗人感叹:如今怀念的贤人已逝,自己的困惑又能向谁请教呢?
全诗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智慧:不必强求富贵,保持精神独立更重要;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伤。诗人用平实的比喻(如用《易经》比喻世事变化)让深刻的哲理变得易懂,这种在困境中保持超脱的态度,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安熙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号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没,不果,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