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战乱年代里,一个文人登楼远望时的忧国忧民之情。
上半部分写眼前景象:站在仲宣楼上,看着浩荡的江水奔流,想到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不知有多少人家在楚地湘江的烟雨中流离失所。西风送来军营号角声,更让人感受到神州大地烽火连天的惨状。
下半部分写内心感受:想乘一叶小舟排解新愁,可卷起珠帘只见秋雁南飞,连梦里都不得安宁。最后发出无奈之问:这动荡的时局中,哪里还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全词用"浩浩江流""烽火神州"等壮阔意象,反衬个人在乱世中的渺小无助。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安放的愁绪:想借酒消愁、想归隐江湖,却发现连梦里都逃不开现实的阴影,生动展现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