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山镇舟行至彭水

黔水荒山里,扁舟两日淹。
蛮江生黝石,郁井煮红盐。
泉毒民多瘿,人贫市卖𥖝。
如何崖壁下,九月气犹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从郁山镇到彭水途中的见闻,生动展现了黔地(今贵州一带)荒僻山区的艰苦生活和奇特风光。

前两句写行程艰难——小船在荒凉的黔地山水中漂流了两天,暗示路途遥远荒僻。接着用"黝黑的江石"和"郁井煮红盐"两个细节,勾勒出当地特色:江水因矿物质呈现深黑色,百姓用井水熬制红色井盐(古代郁山以产红盐闻名)。

五六句笔锋一转,写民生疾苦:泉水含毒导致百姓多患大脖子病(瘿病),穷人甚至卖石头(𥖝)维生,可见土地贫瘠、生活困顿。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明明已是九月深秋,悬崖下的河谷却仍如蒸笼般闷热,通过反常的气候描写,强化了这片土地环境的严酷。

全诗像一组纪实镜头,既有"黑江红盐"的奇异风光,又有"病民卖石"的沉重现实,最后用闷热的峡谷收尾,让读者仿佛亲历这段艰辛的旅程,感受到黔地既壮丽又困顿的独特风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