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束缚、领悟生命真谛的境界。
前两句用"鸿鹄"和"鱼鸟"作比喻:鸿鹄(大雁)远离了猎人的弓箭,鱼儿和鸟儿挣脱了池塘和笼子。这里用具体的动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摆脱外界束缚的自由状态。
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悟:当真正放下一切外在事物时,才明白"空"的深意。这里的"空"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被物质欲望牵绊的轻松状态。就像我们现代人放下手机、离开繁忙工作后,突然感受到的那种心灵自由。
全诗通过动物重获自由的自然画面,引发出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够放下多少。当我们不再被外物束缚时,反而能看清生活的本质,获得内心的宁静。这种思想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依然能给我们启发。
陈诜
陈诜(1642—1722),字叔大,号实斋,浙江海宁盐官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由中书舍人考选吏科给事中。曾上章奏提出治理黄河具体规划,检举残害百姓的官员,历官至左副都御史。四十三年,出任贵州巡抚。后调任湖北巡抚。时江浙米贵,诜放宽米禁,通盘筹划,平抑三省米价。原来湖北盐规,每年需送官府2万金,盐商趁此提高盐价。诜到任,革除此种陋规。卸任时,盐商送诜万金,不受。五十年,升工部尚书,转礼部尚书。后老病辞归。卒谥清恪。著有《周易玩辞述》、《诗经述》、《四书述》、《资治通鉴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