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燕
春去寻王谢。
花草亚、甚时梁燕才嫁。
寻常巷陌,人人自比,莫愁声价。
芹泥拾去还怕。
醉梦里、宫衣暗卸。
漫夕阳、低说兴亡,香巢且垒兰麝。
须知叶底流莺,树阴啼鴂,春残到夏。
屏山似旧,帘栊未改,舞休歌罢。
欢娱好趁良夜。
快轻剪、云罗绣帕。
更那堪、梅子青圆,蔷薇满架。
花草亚、甚时梁燕才嫁。
寻常巷陌,人人自比,莫愁声价。
芹泥拾去还怕。
醉梦里、宫衣暗卸。
漫夕阳、低说兴亡,香巢且垒兰麝。
须知叶底流莺,树阴啼鴂,春残到夏。
屏山似旧,帘栊未改,舞休歌罢。
欢娱好趁良夜。
快轻剪、云罗绣帕。
更那堪、梅子青圆,蔷薇满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燕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时光流转、繁华易逝的感慨。
上阕开篇用"寻王谢"的典故,暗示昔日豪门已没落。燕子归来时,花草低垂,仿佛在问"燕子何时才来筑巢"。巷陌中的普通百姓都自比莫愁女(古代美女),想抬高身价,却像燕子衔泥筑巢般小心翼翼,连醉梦中都担心华服被脱下。夕阳下,燕子呢喃着历代兴亡的故事,却依然执着地用香草筑巢——这里燕子成了历史见证者。
下阕笔锋转向季节更替。叶底黄莺、树荫杜鹃的啼叫,提醒人们春天已走到夏天。旧日的屏风、帘栊依然在,但歌舞早已停歇。词人劝人们珍惜良夜欢愉,快剪轻罗享受当下。但结尾笔调突然低沉:梅子青涩、蔷薇满架的初夏景象,反而勾起更深惆怅——再美的景色也挡不住时光流逝。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用燕子视角看人世变迁,小小生灵成了穿越时空的诗眼 2. "醉梦卸宫衣"这种细节,把人对名利的患得患失写得生动 3. 结尾夏日景物与惆怅情绪的反差,比直接抒情更有感染力 4. 通篇没直接说教,但通过燕巢、歌舞、花草的变迁,自然引发对永恒的思考
就像用一组蒙太奇镜头:燕子衔泥、夕阳巷陌、树荫鸟鸣、夏日庭院...每个画面都藏着对生命短暂的叹息,最终拼出一幅"时光无情"的写意画。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