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于晦若自南海还蜀旋赴天津幕府

蜀国春寒连夏月,江波未泛峨眉雪。越中高士去复来,万里奇游何撇{扌烈}。

当年揽秀采琼英,暂入金门听凤鸣。忽然蹭蹬粉墙里,却作赀郎同舍生。

南归观海海如雾,正见彭张竞笳鼓。宿望高名一代无,苦欲相留掉头去。

狄山抗请诛相臣,今君肯向合肥门。浊河清济竟谁是,仰天一笑看浮云。

廿年和战忧危大,只与世人生富贵。贾胡反覆那足言,案甲论兵误群帅。

伊犁交趾争蜗蛮,谁识真人但闭关。偶从谭笑挥八极,陆贾张骞相往还。

井蛙自古嗟梁益,今日西陲盛宾客。已见终军出散关,更看马援还京国。

东西南北尽销兵,书剑苍茫海上行。何日东朝求实用,请君多谢汉公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写给朋友于晦若的赠别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写友人从南海返回蜀地又赴天津的行程,用"万里奇游"形容他漂泊不定的生活。"蜀国春寒"、"江波未泛"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中间回忆友人的人生经历:曾经才华横溢("听凤鸣"),却仕途不顺("蹭蹬粉墙");南归观海时正值战乱("彭张竞笳鼓"),虽有名望却选择离开。这里用"狄山抗请诛相臣"的典故,暗示友人像古代直臣一样正直。

3. 接着批判时局:二十年的和战政策只让权贵得利,将领们空谈误事。用"伊犁交趾"等边疆争议,讽刺朝廷闭关自守的政策。

4. 最后寄托期望:虽然现在西部边疆宾客云集,但希望友人能像终军、马援这样的名将一样有所作为。结尾呼吁朝廷重用人才,含蓄地批评当权者。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比手法: - 友人高洁品格与浑浊世道的对比 - 个人理想与现实挫折的对比 - 国家危机与权贵享乐的对比

语言特色: - 善用地理意象(蜀国、南海、天津等)勾勒人生轨迹 - 化用历史典故(狄山、陆贾等)增加深度 - 结尾"仰天一笑看浮云"等句洒脱大气

全诗在送别友人时,既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同情,又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