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篇

冲皇受贺朝明堂,国有元老平南疆。
钟山九隧迅雷捷,扫穴万马真龙骧。
五年荆襄画地势,一旦扬越通天光。
遂连长围举京观,转策飞将穷飘飏。
假息周星不更贷,长鲸短狐从灭亡。
景风协律开庆典,亚相金印题紫囊。
介弟虬服最辉映,次列圭璧铭钟㡛。
采薇采薇咏未已,汰遣部曲耕资湘。
别留艨艟置十镇,率然首尾江防峻。
侍郎威略湖海知,霆军转战兵无顿。
七闽督师匡复才,西征夙将宏农俊。
寻常蹑履牙帐閒,开府连圻对昌运。
肥淮壮士起中原,一旅平吴竹当刃。
文致太平武定乱,王民执虏同虎奋。
北塘要盟我所衔,八城白帽犹犯顺。
𣕕阢应归黄发翁,艰难念自先朝进。
文宗诒谋深且奇,默祷申甫当倾危。
翰林潘卿谏台赵,荐疏但入皆颔颐。
侍臣故有造膝请,首赞大计承畴咨。
口衔两江授楚帅,所为社稷他何知。
呜呼受遗左军杰,倏忽谋逆丞相斯。
君亲无将与众弃,不济则死忠成欺。
国家队恶方务尽,功轻罪重谁敢疑?
谬哉区区掷腰领,不睹告庙分封时。
况论成败虽人力,亦喜神明扶正直。
当时曲突岂与宾,此日登坛动高职。
垂疡将士勋业雄,尝胆君臣忧辱极。
范燮陈诫戎马前,葛亮抗表禽蛮役。
吾皇治统茂康宣,紫光剑佩新颜色。
台辅宜宏退让风,法官日养恭俭德。
凤鸣河清莫虚致,普天率土还耕强。
人生有命佐中兴,明哲兼垂后贤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中兴篇》是一首描绘古代王朝复兴的诗作,它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了国家从衰败走向繁荣的过程,反映了对国家治理和军队建设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冲皇受贺朝明堂,国有元老平南疆”,形象地描述了皇帝接受朝贺,国中有能力的老臣平定了南方的边疆叛乱。这里的“元老”指的是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将或重臣。

接下来,“钟山九隧迅雷捷,扫穴万马真龙骧”则描述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胜利,军队如雷电般迅速行动,扫清敌人的巢穴,展现出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五年荆襄画地势,一旦扬越通天光”,说明国家花了五年时间规划和治理荆襄地区,最终使南方的扬越之地也步入正轨。“长围举京观”、“转策飞将穷飘飏”进一步描绘了国家的军事建设和战略部署,展示了军队和将领的智慧与力量。

“假息周星不更贷,长鲸短狐从灭亡”,表示国家不再宽容,面对敌人绝不手软,最终使得内外敌人都败亡。

“景风协律开庆典,亚相金印题紫囊”描述了国家举行庆典,庆祝胜利,亚相(副相)则被授予金印和紫囊,象征着国家的高度信任和重用。

“侍郎威略湖海知,霆军转战兵无顿”则描述了国家的军事能力和指挥能力,侍郎(高级官员)指挥军队,军队如同雷霆一般无坚不摧。

“七闽督师匡复才,西征夙将宏农俊”说明国家选拔了有能力的将领进行西征,匡复边疆,宏农(地名)的将领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肥淮壮士起中原,一旅平吴竹当刃”,这里描述的是中原地区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战士,他们单枪匹马击退了敌军。

“文致太平武定乱,王民执虏同虎奋”则表示通过文治使国家安定太平,武力平定动乱,人民像猛虎一样奋勇战斗。

“北塘要盟我所衔,八城白帽犹犯顺”描述了国家与敌人签订盟约,但敌人仍然犯上作乱。

“文宗诒谋深且奇,默祷申甫当倾危”,表达了当国家面临危机时,皇帝的谋略非常重要,他默默祈祷,希望像周宣王时的贤相一样消除危机。

“翰林潘卿谏台赵,荐疏但入皆颔颐”表示朝廷中还有一批贤臣谏言,皇帝对他们的建议表示赞同。

“侍臣故有造膝请,首赞大计承畴咨”,说明朝廷中的官员还有一部分人愿意直接向皇帝进言,支持国家的大计。

“口衔两江授楚帅,所为社稷他何知”表示国家用武力巩固边疆,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君亲无将与众弃,不济则死忠成欺”,说明君主和亲贵在国家危难时不能弃国家和人民于不顾,否则就是欺君罔上。

“国家队恶方务尽,功轻罪重谁敢疑”,表达了国家军队应当彻底追击敌人,即使是功臣也不可轻易放纵对方,以免后患。

“谬哉区区掷腰领,不睹告庙分封时”,指出那些轻易放弃国家利益的人是错误的,不应该忘记历史上的分封制度。

“况论成败虽人力,亦喜神明扶正直”,强调无论成败都是人力所为,但神明也会帮助行正道的人。

“当时曲突岂与宾,此日登坛动高职”描述了国家重视贤臣,让贤臣得到应有的重要职位。

“垂疡将士勋业雄,尝胆君臣忧辱极”表示国家要奖励有功将士,君臣也要牢记过去国家的苦难。

“范燮陈诫戎马前,葛亮抗表禽蛮役”提到历史上贤臣如范燮和诸葛亮,他们都在战前提出忠告,击败蛮族。

“吾皇治统茂康宣,紫光剑佩新颜色”表示当前的君主治理国家,制度更加完善,国家的象征物品也焕发出新的光彩。

“台辅宜宏退让风,法官日养恭俭德”强调国君和官员应当保持谦逊的作风,法官更应保持公正,节俭。

“凤鸣河清莫虚致,普天率土还耕强”表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希望国家能够持续保持这种局面。

“人生有命佐中兴,明哲兼垂后贤则”最后强调,人们应当努力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成败,都应本着明智的态度行事,为后世留下可借鉴的经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国家复兴的全过程,强调了贤臣、武力和智慧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