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芳近 辛亥中秋后三日,澹庵招同彊村汎舟,越来溪寻石湖居士故迹,自横塘载月而归。

水荭疏,霜叶冷,一塔招提境。
歌钿尘断,画舸波閒见明镜。
故桥鸥鹭迹,坏壁龙蛇影(宋孝宗书石湖两大字今犹在岩西壁)。
看云归鸟没,客思正孤迥。
缓清觞,揽素景。
秋倦登临兴。
侵溪渔火,蹋月菱讴半烟暝。
泪添波入酒,梦破山横枕。
漫重来,载愁湖上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后三天,作者和朋友乘船寻访古迹的所见所感。全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秋夜湖景,同时流露出淡淡的愁绪。

上片先写秋日景色:水边的红蓼稀疏,霜打的树叶透着寒意,一座佛塔静静矗立。这里"歌钿尘断"暗示往日的繁华已逝,平静的湖面像镜子般映照着画船。接着写古迹现状:旧桥边还能看到鸥鹭的足迹,残破的墙壁上留着宋孝宗题写的"石湖"大字。最后以"看云归鸟没"转入抒情,望着飞鸟隐入云中,作者感到孤独怅惘。

下片写夜游情景。大家慢慢饮酒,欣赏素净的秋景,却已没有登高的兴致。渔火点点侵入溪面,采菱人的歌声伴着月光,夜色渐浓。这里"泪添波入酒"很巧妙,把泪水比作添进酒里的湖水,说明心情低落;"梦破山横枕"则形容睡不着觉,看着远山像横卧的枕头。结尾说"重来也是徒然,只能载着愁绪坐船",点明这次游览勾起了伤感。

全词妙在把萧瑟的秋景和落寞的心境完全融合。写景时用"冷""断""坏"等字眼暗含衰败,抒情时又借"孤迥""泪""愁"直接表露情绪。最动人的是那些精巧的比喻:湖水如镜、远山似枕,既形象又带着情感色彩。通过这次夜游,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