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
因有感於孤山,为赋此调
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晕藓枯搓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
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
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晕藓枯搓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
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孤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孤山独特的喜爱之情。让我们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1. 开篇点题:“因有感于孤山,为赋此调”,意思是作者看到孤山而有所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 描绘孤山的环境:“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描述了孤山上白色的一片景象,春天来临时,这里展现出独特的美,即使年纪大了,这里依然适合人的疏瘦形态。
3. 景物描写:“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这里描述了黄昏时分,月亮古朴而宁静,松树和竹子相互陪伴,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4. 环境细节:“晕藓枯搓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这里的细节描绘巧妙,苔藓在枯树上生长,倒映在波光中的松影像是渴睡的龙的倒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动态美。
5. 时间的变迁:“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这里的词句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但即便是在寒冷的雪后,也能看到孤山上的梅花横枝,增添了一丝生机。
6. 梅花的象征意义:“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这里赞美了梅花的坚韧,它在百花中最早开放,即使晚开也不减其美丽。
7. 个人情感:“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但即使如此,仍能写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怀念,这是一份对美好记忆的珍视。
8. 结束语:“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最后一句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归来的期盼。
整首词以孤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旧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归来的期待,富有诗意和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