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刘生的侠客,他性格豪爽、行侠仗义,在京城里很有名。诗中用两个画面展现他的魅力:在贵族区(戚里)他击筑(一种乐器)让人惊叹,在平阳城吹笳(类似笛子)时声音里带着不平之气。
后面四句点明了刘生的遭遇:当时迂腐的学者排斥《左传》这样的经典,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打压刘姓皇族。刘生这样有才华的人被排挤打压,诗人感叹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让人痛惜。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四句写刘生的潇洒不羁,后四句写他被时代压迫——突出了个人才华与黑暗现实的冲突。最后一句"自古共怜嗟"把个人悲剧上升到历史规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诗中"惊鸣筑""吹怨笳"这些动态描写,让侠客形象跃然纸上。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