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铙歌鼓吹曲·东蛮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骞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如皇风。
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译文及注释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酋长元深谢氏裔,世袭为官东蛮中。
谢氏:指东蛮首领谢元深。冠带:借指士族、官吏。海中:海,指黔西滇东之洱海。海中,指黔西到滇东之洱海一带。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自称异世方外客,圣恩至道无以通。
王卒如飞翰(hàn),鹏骞(qiān)骇群龙。
一日王师如鹏至,穿云破雾可惊龙。
飞翰:高飞之鸟。骞:高飞貌。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轰然霹雳从天降,元深始识神武功。
系虏(lǔ)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君臣系颈为俘虏,纷纷北面而朝贡。
累累:接连成串,言其多也。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臣民君王思归顺,李唐伟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qǐ)首,咸愿图形容。
蛮夷头目拜天子,愿绘陛下英武容。
百辟:辟,唐王的人。百辟,引申为众蛮夷头目。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犹若西周《王会书》,世世代代传无穷。
睢(suī)盱(xū)万状乖,咿(yī)嗢(wà)九译重。
蛮夷面圣百态现,言语九译方可通。
睢盱:朴素貌,亦有仰视之意。乖:行为欠正常。咿嗢:言语不明。
广(guàng)轮抚四海,浩浩如皇风。
唐王恩宠及四海,臣民共沐大唐风。
广轮:东西为广,南北为轮,指土地面积。引申为大唐。
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铙鼓声中歌诗颂,壮我军威气如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酋长元深谢氏裔,世袭为官东蛮中。
自称异世方外客,圣恩至道无以通。
一日王师如鹏至,穿云破雾可惊龙。
轰然霹雳从天降,元深始识神武功。
君臣系颈为俘虏,纷纷北面而朝贡。
臣民君王思归顺,李唐伟业如山崇。
蛮夷头目拜天子,愿绘陛下英武容。
犹若西周《王会书》,世世代代传无穷。
蛮夷面圣百态现,言语九译方可通。
唐王恩宠及四海,臣民共沐大唐风。
铙鼓声中歌诗颂,壮我军威气如虹。
注释
谢氏:指东蛮首领谢元深。冠带:借指士族、官吏。海中:海,指黔西滇东之洱海。海中,指黔西到滇东之洱海一带。
飞翰:高飞之鸟。骞(qiān):高飞貌。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意思是东蛮君臣被拘系俘虏。累累:接连成串,言其多也。
百辟:辟,唐王的人。百辟,引申为众蛮夷头目。
睢盱(suī xū):朴素貌,亦有仰视之意。乖:行为欠正常。咿嗢(yī wà):言语不明。
广(guàng)轮:东西为广,南北为轮,指土地面积。引申为大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柳宗元为唐朝军队平定边疆叛乱而写的赞歌,用夸张生动的语言歌颂了唐军的威武和国家的强盛。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故事画面感十足 开头就像讲故事:有个叫谢氏的东蛮首领(西南少数民族),穿着华丽衣服在海上称王,自称是神仙转世没人能管。结果唐军像老鹰俯冲、大鹏展翅般神速出击,吓得敌人像被雷劈了一样投降。这里用"飞翰""鹏骙"比喻军队迅捷,用"轰然自天坠"形容震慑力,画面特别有冲击力。
2. 政治隐喻很巧妙 把蛮族君臣用绳子串着押送的场景,比作周武王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说百官跪拜、异族说着各种语言来朝贡,其实是用历史典故暗示唐朝和周朝一样正统强大。特别是"唐业如山崇"这个比喻,把国家基业比作巍峨高山,简单五个字就显出气势。
3. 语言节奏带感 全诗像战鼓点般铿锵有力,比如用"累累来自东"形容俘虏连绵不断,用"睢盱万状乖"表现蛮族惊惶的怪表情。最后两句直接把这首诗比作军乐,说要用铙鼓声来壮大军威,让人读着就像听见战场上的鼓声和歌声。
本质上这是首"政治宣传诗",但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把军队比作神兵天降)、具象的比喻(俘虏像串珠子)、历史对照(比附周朝)等手法,把枯燥的凯旋报告写成了充满视听震撼力的战歌。最妙的是结尾——明明诗本身已经是赞歌了,还要说"这首歌要给军乐伴奏",这种自夸方式反而显得豪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