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

潮平远岸草侵沙,东晋衰来最可嗟。庾舅已能窥帝室,
王都还是预人家。山寒老树啼风曲,泉暖枯骸动芷牙。
欲起九原看一遍,秦淮声急日西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古称建康)衰败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朝代兴衰的感慨。

前两句写长江潮水平静,野草蔓延到沙岸,暗示自然永恒而人世变迁。诗人感叹东晋衰亡最令人唏嘘,为全诗定下怀古基调。

中间四句用两个历史典故:庾亮曾掌控朝政,王导家族长期把持权力,说明权臣当道是东晋灭亡的原因。接着用"老树在寒风中哀鸣"和"枯骨旁长出嫩芽"两个强烈对比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旧王朝死去、新生命萌发的历史规律。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想象如果地下亡灵醒来,看到的只能是夕阳下秦淮河湍急的流水。这个画面把历史的无情流逝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多么辉煌的王朝,最终都会像夕阳一样沉没,只有河水永远奔流。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