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法戒诗 其十
治安共说梁天监,南北通和救涂炭。
金瓯无缺侈心生,白马青丝轻纳叛。
薄心肠,激成变,果致纷纭滋反间。
舍身同泰会无遮,血食牲牷改为面。
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净居殿(此戒佞佛无益,只速祸也。)。
金瓯无缺侈心生,白马青丝轻纳叛。
薄心肠,激成变,果致纷纭滋反间。
舍身同泰会无遮,血食牲牷改为面。
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净居殿(此戒佞佛无益,只速祸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梁朝天监年间的一段历史,通过一个故事表达了对佞佛无益,反而会带来祸害的警示。
“治安共说梁天监”:说的是一段安定的时期,发生在梁朝天监年间。当时,南北地区实现了和平,人们生活安宁,政府采取了措施帮助那些在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
“金瓯无缺侈心生,白马青丝轻纳叛”: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说国家的完整就像金瓯一样没有破损。然而,由于统治者的奢侈之心逐渐膨胀,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轻视和平条约,甚至是用白马青丝这样象征和平的物品作为礼物来笼络叛军,这反而导致了叛乱的发生。
“薄心肠,激成变,果致纷纭滋反间”:这里的“薄心肠”指的是那些缺乏远见、只顾眼前利益的人,他们轻视和平,结果激化了矛盾,导致了纷争和反间计的产生。
“舍身同泰会无遮,血食牲牷改为面”:这里的“舍身同泰会无遮”用的是佛教的一种说法,比喻舍弃小我,追求大同。然而,这里的描述似乎暗示了这种“大同”没有实现,反而导致了更多的牺牲。最后一句“血食牲牷改为面”形象地描述了用鲜血和祭品换来的和平只是一种表面的和解,最终变成了普通的食物。
“贪嗔至竟未能除,荷荷空悲净居殿”:诗的结尾总结了问题的根源在于贪婪和嗔恨并未消除。即使在这样悲伤的局面下,也未能起到清净和居殿(这里可能是指佛殿)的净化作用。
整首诗通过这种历史故事的形式,传达了对佞佛不实的警告,强调了贪婪、嗔恨等负面情绪的危害,以及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情节,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些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