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四首

观音大士弘悲愿,千臂壮严千眼明。
定慧慈威咸具足,山僧赢得不惺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和境界,同时透露出修行者的自谦与悟道心境。

前两句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宗教画:观音菩萨怀着大慈大悲的愿望,展现出千手千眼的庄严法相。"千臂"象征菩萨能同时救助无数众生,"千眼"代表能洞察世间一切苦难,这两个具象化的特征让抽象的慈悲变得可视化。

后两句转入修行境界的描写:菩萨既具备禅定的智慧,又拥有慈悲的威严,这种圆满的境界与山僧(诗人自称)形成对比。"不惺惺"是口语化的表达,字面意思是"不太清醒",实际是诗人用自嘲的方式说:比起菩萨的圆满,我这个修行人还差得远呢!这种幽默的自谦反而透露出真正的修行智慧。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千手千眼"这样具体的形象让读者直观感受菩萨的慈悲;用"不惺惺"这样接地气的口语,拉近了神圣境界与普通人的距离。最后看似自贬的调侃,其实暗含"真正的觉悟者反而觉得自己不够觉悟"的深层禅意。

释宗演

释宗演(釈宗演,Soyen 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