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休将碧落中秋节,来并曹溪无相月。
冷淡无关玉兔光,虚明直透银蟾穴。
圆不圆,缺不缺,一道灵光无间歇。
照人何处不分明,直下承当眼添屑。
本无生,亦无灭,只有休心最亲切。
采石江头弄影时,谪仙到此空颠蹶(《嘉泰普灯录》卷一○)。
冷淡无关玉兔光,虚明直透银蟾穴。
圆不圆,缺不缺,一道灵光无间歇。
照人何处不分明,直下承当眼添屑。
本无生,亦无灭,只有休心最亲切。
采石江头弄影时,谪仙到此空颠蹶(《嘉泰普灯录》卷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偈》用月亮作比喻,讲的是禅宗修心的道理,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破除执着 开头说别把中秋的月亮(象征世俗追求的美)和曹溪的"无相月"(禅宗的空性智慧)混为一谈。就像玉兔、银蟾这些神话里的月亮元素,看似华丽实则与真理无关——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2. 超越对立 "圆不圆,缺不缺"说月亮本质从未改变,圆缺只是人眼中的假象。就像生活中的好坏得失,本质上都是同一回事,关键要看见背后那个永不间断的"灵光"(本心觉性)。
3. 当下承当 说真理明明就在眼前,但人们总像眼里进了沙子看不清。就像李白(谪仙)在采石江捉月影的传说,拼命追求反而落空——暗喻刻意求道反而远离了道。
4. 修行核心 最后点明:万物本无生灭,只要放下妄念(休心)就是解脱。就像用手搅水时看不清月影,当水面平静,月亮自然显现——人心也是如此。
全诗用月亮贯穿,把深奥的禅理说得生动有趣。核心就三句话:别被表象骗,别钻牛角尖,放下执着自然见真心。这种用日常事物说真理的方式,正是禅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