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春日乡村图景。
诗的前两句"乌犍稳卧闭柴门,千树桃花又一村"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黑色的老牛安静地卧在紧闭的柴门前,不远处是开满桃花的村庄。这里用"稳卧"和"闭"字营造出闲适安详的氛围,而"千树桃花"则突然迸发出绚烂的色彩,形成静与动的美妙对比。
后两句"翻恨阳禽声聒耳,春原无处不消魂"笔锋一转:本该恼人的鸟叫声,在这春日原野上却处处让人心醉神迷。诗人用"恨"字反衬,实际表达的是连鸟叫声都成了春天的动人乐章。最后"无处不消魂"四个字,把整个春天带来的心灵震撼都浓缩其中。
整首诗妙在: 1. 用最普通的乡村元素(牛、柴门、桃花、鸟叫)组合出令人陶醉的画面 2. 通过动静结合、正话反说等手法,让平凡景物焕发诗意 3. 最后一句把个人感受升华,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春日里无法抗拒的心动
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乡村视频,看似普通,却因诗人的艺术处理,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