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

年病从横至,动息不自安。
兼豆未能饱,重裘讵解寒。
况乃冬之夜,霜气有馀酸。
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灯光明且灭,华烛新复残。
衰颜依候改,壮志与时阑。
体羸不尽带,发落强扶冠。
夜景将欲近,夕息故无宽。
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兰。
先言叹三友,末言惭一官。
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韩。
审谕虽有属,笔削少能干。
高足自无限,积风良可抟。
空想青门易,宁见赤松难。
寄语东山道,高驾且盘桓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写给朋友魏少傅的,主要表达了人到晚年、身体衰弱的无奈,以及收到朋友赠诗后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12句)写自己的衰老困境: 诗人说自己被各种老年病缠身,吃不好睡不安,穿再厚也挡不住寒冷。冬夜霜重风冷,月光透过窗户,屋里灯火忽明忽暗,就像自己逐渐衰败的生命。身体瘦得连衣带都系不满,头发稀疏却还要勉强戴正帽子,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老年人的窘迫。

第二部分(中间10句)写朋友的赠诗: 正在孤独难眠时,突然收到朋友清风般高雅的诗作。诗中先提到"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坚贞品格,后谦虚地说自己做官不够称职。诗人称赞朋友文采比古代郑卫两国的音乐还美,学问堪比齐国韩国的学术大家。虽然朋友的诗写得深刻,但自己年老才衰,已经难以写出像样的回应了。

第三部分(最后4句)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诗人感叹人生易老,像秦朝东陵侯邵平那样隐居种瓜(青门典故)还算容易,但像仙人赤松子那样得道长生就太难了。最后委婉劝朋友:您还是继续在官场(东山代指仕途)上稳步发展吧,别急着学我这样退隐。

全诗妙在三个地方: 1. 用灯火明灭、衣带宽松等生活细节,让抽象的"衰老"变得具体可感 2. 把朋友的赠诗比作清风和兰花,既显文雅又见情谊 3. 结尾用"种瓜易,成仙难"的对比,含蓄表达对仕途与隐退的思考

诗人没有直接抱怨命运,而是通过冬夜景物、身体状况和友人赠诗的层层铺垫,自然流露出晚年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既不甘又释然的复杂心境。

邢邵

(496—?)北齐河间鄚人,字子才,小字吉。邢臧弟。十岁能属文,有才思。文章典丽,既赡且速。仕北魏,释褐宣武帝挽郎。孝庄帝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尔朱荣入洛,邵与杨愔避于嵩山。节闵帝普泰中,除给事黄门侍郎。为高澄所征,与温子升共为侍读。其后除骠骑、西兖州刺史,有善政。还都,历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有文名。富藏书,为北齐私家之冠。尝与杜弼共论名理,认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邢特进集》明人辑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