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

吾闻烟霞外,粤有天桂山。
其中多仙子,傲睨游乳泉。
三仇久已绝,七试嗟独贤。
愿持琅玕树,种之琼瑶阡。
从此仙子游,上下陵祥烟。
羽玄师华存,灵变师道筌。
涌龙出宝台,绍彼真一传。
肯如幽求痴,仙景愕不前。
亦不画肉芝,平地生潺湲。
所求圣胎凝,视世蝉蜕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神仙世界的想象 诗人开篇就描绘了一座云雾缭绕的天桂山,山上住着逍遥自在的仙子,在乳泉边游玩。这里的"乳泉"可能指甘甜的山泉,"三仇"、"七试"这些修仙术语,都是在说这些仙人已经通过了重重考验,达到了很高的修行境界。

2. 诗人的向往 诗人想带着珍贵的琅玕树(传说中的仙树),种在美玉铺就的小路上,这样就能和仙子们一起游玩,乘着祥云自由来去。"羽玄师"、"灵变师"这些称呼,都是指道教中得道的高人。

3. 修行的态度 诗中提到"涌龙出宝台"、"真一传"这些道教修炼术语,但诗人强调不要像"幽求"那样过分执着,也不要刻意追求"肉芝"(传说中的仙草)这些外在的东西。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在的"圣胎"修炼,达到看破红尘的境界。

4. 整体意境 整首诗营造了一个缥缈美好的仙境,但核心是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诗人向往的不是简单的长生不老,而是通过修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像蝉蜕壳一样摆脱世俗的束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令人神往的仙境 - 表达了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 展现了道教修行中追求自然、不刻意强求的智慧 - 语言优美,读来让人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