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夏州

嘶马发相续,行次夏王台。锁郡云阴暮,鸣笳烧色来。
霜繁边上宿,鬓改碛中回。怅望胡沙晓,惊蓬朔吹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边塞夏州(今陕西靖边一带)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与旅途的艰辛。

前两句写旅人骑马连续赶路,来到夏王台(可能是夏州的地标)。"嘶马发相续"用马匹嘶鸣和接连出发的动态,暗示旅途的匆忙和疲惫。

中间四句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描写边塞景象:暮色中整个郡城被阴云笼罩("锁郡云阴暮"),远处传来胡笳声,野火的红光在天边闪烁("鸣笳烧色来")。旅人在寒霜浓重的边塞过夜("霜繁边上宿"),经过沙漠风沙的洗礼,连鬓发都变白了("鬓改碛中回"),凸显边塞环境的严酷。

最后两句写旅人惆怅地望着胡地黄沙迎来黎明("怅望胡沙晓"),像蓬草一样被北风吹得身不由己("惊蓬朔吹催"),用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人在边塞的漂泊无依。

全诗通过"阴云、胡笳、野火、寒霜、黄沙、北风"等意象,层层渲染边塞的荒凉肃杀。最打动人的是"鬓改碛中回"这个细节——沙漠的风沙竟能把人的鬓发吹白,既写实又夸张,让人瞬间感受到边塞风沙的猛烈和岁月的痕迹。结尾的"惊蓬"之喻,把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人生漂泊的共鸣。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