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山寺肄业送怀坦上人
流水何山分,浮云空中遇。我生无根株,聚散亦难固。
忆昨斗龙春,岩栖侣高步。清怀去羁束,幽境无滓污。
日落九峰明,烟生万华暮。兹欢未云隔,前笑倏已故。
四时难信留,百草换霜露。离襟一成解,怅抱将何谕。
惊泉有馀哀,永日谁与度。缅思孤帆影,再往重江路。
去去忽凄悲,因风暂回顾。
忆昨斗龙春,岩栖侣高步。清怀去羁束,幽境无滓污。
日落九峰明,烟生万华暮。兹欢未云隔,前笑倏已故。
四时难信留,百草换霜露。离襟一成解,怅抱将何谕。
惊泉有馀哀,永日谁与度。缅思孤帆影,再往重江路。
去去忽凄悲,因风暂回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慧山寺学习时,送别好友怀坦上人(一位僧人)的离愁别绪。全诗用自然景物比喻人生聚散,语言朴素却情感真挚。
开头四句用"流水""浮云"比喻人生漂泊无定——流水不知流向哪座山,浮云在空中偶然相遇,就像人生没有根基,聚散无常。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中间八句回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去年春天一起在岩石间漫步,清幽的环境让人心灵自由。夕阳把九座山峰照得明亮,暮色中万家炊烟升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但转眼已成过去。四季更替、草木凋零的自然现象,暗示着离别不可避免。
最后八句直接抒发离别的痛苦:解开衣襟(古人离别时常解衣相赠)时充满惆怅,听到泉水声都觉得它在呜咽,漫漫长日无人相伴。想到友人乘船远去的身影,诗人忍不住回头张望,短暂的驻足更添悲伤。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用流水浮云喻聚散,用夕阳炊烟绘旧景,用解襟回头写离愁。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话家常般娓娓道来,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天下没有不散筵席"的无奈,以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不舍。特别是最后"因风暂回顾"的细节,把那种欲走还留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骘
(?—约870)唐陇西成纪人,家于涔阳。文宗大和中,居无锡慧山寺,读书三载。开成中,为荆南节度巡官,后祠部员外郎。宣宗大中间,为山南西道节度副使。懿宗咸通中,官太常少卿、弘文馆学士。七年,召充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九年,出院,授检校左散骑常侍、江西观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