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竹枝词

投认师生法不轻,其初只为杜逢迎。
因而场屋真知己,怀刺无他止姓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讽刺了科举考试中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用大白话讲就是"拜码头"的歪风。

前两句说:当时考生拜考官当老师是个严肃的潜规则("法不轻"),最初设立这个规矩本意是防止考生巴结讨好考官("杜逢迎")。就像现在考试前严禁送礼请吃饭,初衷是好的。

后两句画风一转:结果这个规定反而让考场成了"认亲大会"。考生揣着名片("怀刺")去拜访考官,名片上什么都不写,就写个名字——因为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就是来走关系的。就像现在有人去领导家"坐坐",带的礼物看似普通,其实大家都懂其中的门道。

全诗妙在最后这个细节:不写职位不写奉承话,光秃秃一个名字反而更显讽刺。就像现在微信加人时不写验证信息,其实比写一堆客套话更意味深长。这种含蓄的批评,比直接骂人更有力道。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