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

备问嘉陵江水湄,百川东去尔西之。
但教清浅源流在,天路朝宗会有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嘉陵江为对象,通过问答形式展现了江水的独特魅力。

首句“备问嘉陵江水湄”像是诗人对着江水发问:为什么其他河流都向东流,而你(嘉陵江)却向西流?这里用“百川东去”对比“尔西之”,突出了嘉陵江与众不同的流向,暗含对逆流而上的精神的赞美。

后两句“但教清浅源流在,天路朝宗会有期”是诗人的回答与展望:只要江水保持清澈、源头不竭,终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归宿(“天路朝宗”)。这里的“天路”可以理解为崇高的理想或自然的法则,“朝宗”指归向大海或终极目标。诗人借江水西流的特性,表达了一种坚持本真、不畏逆境的信念——只要保持初心,终能实现理想。

全诗语言简练,用江水比喻人生,鼓励人在逆境中坚守清澈(初心),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