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赠萧咨议诗
投殷于宋,佐汉而酂。
九畴攸叙,一画载歌。
象贤弈叶,衮服逶迤。(一章)
自兹以降,朝端国右。
鸣玉在腰,纳言加首。
有钟有石,无凋无朽。
令问令望,如琼如玖。(二章)
相门出相,德门有德。
弱冠登朝,淑问玄塞。
弱冠伊何,有典有则。
淑问伊何,自南自北。(三章)
五芝秀草,八桂嘉树。
五马骋涂,八龙游雾。
彼令兄弟,方之有裕。
并列大夫,登高而赋。(四章)
受言载笔,遂典群流。
天禄不校,白兽未仇。
申辕风雅,邹郯春秋。
彝文不斁,职此之由。(五章)
帝念师旅,诏参帷慕。
对曰戎车,未之先学。
归陈俎豆,拂衣行乐。
容止可观,卷舒可度。(六章)
千乘之后,好道轼闾。
开府之日,有弓有舆。
久勤引领,独下辟书。
鸣笳启路,托乘后车。(七章)
枚叟上书,吴王弗纳。
夫君正谏,直道难合。
有伐问仁,阳狂不答。
乃蒙矢刃,永离噂𠴲。(八章)
退食自公,多历年所。
思归养素,豫闻斯语。
终日下帷,情非待举。
如蘧如惠,此出此处。(九章)
吾人下走,国士见知。
同游宛洛,并泛涟漪。
轻萝易动,遂别芳枝。
蹈之不足,托此差池(○文馆词林百五十八作南齐虞羲。)。(十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南朝虞羲写给萧咨议的赠诗,用十章的篇幅赞美了对方的家世、才华、品德和人生选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章:开篇用"玉树分柯"比喻萧家像珍贵的玉树一样分支繁茂,家族世代辅佐朝廷(殷商、汉朝),像《尚书》记载的治国之道一样有序,子孙贤能,官服华贵。
第二章:夸赞萧家世代位居高位("朝端国右"),佩戴玉饰象征尊贵。家族名声像钟磬之声永不消逝,如美玉般纯净美好。
第三章:强调"相门出相"的家族传统,说萧咨议年轻时(弱冠)就入朝为官,学识渊博("有典有则"),名声传遍南北。
第四章:用神话中的仙草(五芝)、桂树比喻人才,以"五马""八龙"形容萧家兄弟像神马飞龙般杰出,能文能武(登高作赋是文人雅事)。
第五章:说萧咨议掌管文书("受言载笔"),精通经史(风雅指《诗经》,春秋是史书),工作认真负责。
第六章:写皇帝想让他参与军事,但他谦称不懂兵法,宁愿回归礼乐教化(俎豆是祭祀礼器),展现从容淡泊的性情。
第七章:用"千乘之后"暗示他出身贵族,但爱好学问("好道轼闾"用孔子典故),最终被征召出仕(鸣笳启路形容仪仗队)。
第八章:对比历史人物——汉代的枚乘劝谏吴王失败,而萧咨议正直敢言却难被采纳。用"阳狂不答"的典故说他像古人一样装疯避世,最终远离是非。
第九章:说他多年公务后想归隐("退食自公"出自《诗经》),整日读书不为功名,像古代的蘧伯玉、柳下惠一样能屈能伸。
第十章:最后自谦是"下走"(跑腿的小人物),感谢萧咨议这位"国士"的知遇之恩。回忆一起游玩的时光("泛涟漪"),用易动的藤萝比喻自己不得不离别,表达依依不舍。
全诗精髓: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比喻,展现了一个世代簪缨的贵族子弟如何兼具才华与品德,在仕途中保持淡泊,最终选择精神自由。诗人用"玉树""琼玖"等意象堆砌出高贵感,又用"蘧惠""阳狂"等典故凸显其人格魅力,最后回归真挚的友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