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张宜仲同年七十,越二年重游泮水,属赋以纪,为谱此解
劫换池灰,婆呼春梦,匆匆老去诗人。
旧日灵和,依然想见丰神。
漫漫长夜牛空饭,怅当年、百里归秦。
只凄然、满目江山,澒洞烟尘。
泮宫已是鸮音乱,记青襟拾取,岁月如新。
襭藻重来,宫墙故事堪珍。
黄堂风月金莲宠,待寻思、往迹都陈。
更谁同、消领芹香,沈醉芳辰(尝由翰林出官知府。)。
旧日灵和,依然想见丰神。
漫漫长夜牛空饭,怅当年、百里归秦。
只凄然、满目江山,澒洞烟尘。
泮宫已是鸮音乱,记青襟拾取,岁月如新。
襭藻重来,宫墙故事堪珍。
黄堂风月金莲宠,待寻思、往迹都陈。
更谁同、消领芹香,沈醉芳辰(尝由翰林出官知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为庆祝友人张宜仲七十岁重游母校而作,用时光流逝与人生变迁的对比,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上阕以"池灰""春梦"等意象开篇,暗示岁月如烟、人生易老。"旧日灵和"四句回忆友人年轻时风度翩翩的模样,用"百里归秦"的典故暗指友人曾有远大抱负。但如今只能面对"满目江山"的苍凉,流露出对时代动荡的感慨。
下阕聚焦重游母校的场景。"鸮音乱"既写实景又暗喻世道纷乱,"青襟拾取"生动再现当年求学情景。"襭藻重来"以下通过"宫墙""金莲"等意象,既赞美友人曾受皇帝赏识的荣耀,又带出"往迹都陈"的物是人非之感。结尾"芹香""芳辰"的温馨画面,与开头的沧桑形成巧妙呼应。
全词在时光穿梭中完成三重对比:青春与白首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个人荣辱与时代变迁的对比。语言上善用典故却不晦涩,如"百里归秦"暗指抱负,"金莲宠"暗示受皇帝赏识,都自然融入词中。最后在沧桑中提炼出"重游母校"这一温馨主题,使全词在感慨中不失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