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慢 除夕听爆竹声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场景,通过爆竹声串联起人们对辞旧迎新的复杂感受。

上片用"蛇壑年华"比喻岁月如蛇般悄然溜走,带出年关将至的时光流逝感。凤城(京城)灯火通明,东风送来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春声"既指自然界的春意,也暗喻爆竹声。爆竹炸响时像神明奏乐,火光冲天照亮夜空,邻居家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和闪光让人心头一惊。作者用"蝶衣碎迸"形容爆竹纸屑如蝴蝶翅膀般碎裂纷飞,"飞霙"(雪花)的比喻更添梦幻色彩。

下片聚焦深夜时分,岁末的漏壶(古代计时器)滴水声格外清晰。铜街(繁华街道)上密集的鼓声如雷轰鸣,让人想起宴会散场后,千家万户依然笙歌不断的场景。最后以"腊花"(指爆竹)带来喜庆,"琼英"(美玉般的花朵)装点银台(富贵人家的台阶)作结,既写实又充满吉祥寓意。

全词妙在将爆竹这个传统元素写出新意:声音如神乐雷鸣,纸屑似蝶舞雪飞,既捕捉了除夕的热闹欢腾,又透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淡淡感伤。热闹的爆竹声与静谧的深夜形成对比,让年节氛围更显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