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陆常侍诗
相知四十年,别离万馀里。
君留五湖曲,余去三河涘。
寒检君后凋,溺灰余仅死。
何言西北云,复觌东南美。
深交不忘故,飞觞敦宴喜。
赠藻发中情,奇音迈流徵。
追惟中岁日,于斯同憩止。
思之宛如昨,倏焉逾二纪。
畴昔多朋好,一旦埋蒿里。
无人莫己知,有恸伤知己。
把臂还相泣,岿然吾与子。
沾襟行自念,哀哉亦已矣。
吾归在漆园,著书试词⑴理。
劳息乃殊致,存亡宁异轨。
大路不能遵,咄哉情可(文苑作何。)鄙⑵。
君留五湖曲,余去三河涘。
寒检君后凋,溺灰余仅死。
何言西北云,复觌东南美。
深交不忘故,飞觞敦宴喜。
赠藻发中情,奇音迈流徵。
追惟中岁日,于斯同憩止。
思之宛如昨,倏焉逾二纪。
畴昔多朋好,一旦埋蒿里。
无人莫己知,有恸伤知己。
把臂还相泣,岿然吾与子。
沾襟行自念,哀哉亦已矣。
吾归在漆园,著书试词⑴理。
劳息乃殊致,存亡宁异轨。
大路不能遵,咄哉情可(文苑作何。)鄙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南北朝诗人王褒写给老友陆常侍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道尽了人生聚散、知己难得的感慨。
全诗像一封掏心窝子的老友信,分三个层次展开:
1. 跨越时空的友谊(前12句) 开篇就用数字触动人心:40年的交情、相隔万里的距离。一个留在江南水乡(五湖),一个去了北方边疆(三河),像寒冬里相依的松柏,又像死灰复燃的炭火。突然的重逢(西北云/东南美)让诗人激动不已,酒宴上赠诗弹琴,重现当年同游的快乐时光。
2. 物是人非的痛楚(中间8句) 回忆如潮水涌来: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清晰如昨,转眼却已二十多年。最扎心的是对比——当年热闹的朋友圈,如今多数已长眠黄土。"无人懂我"的孤独与"痛失知己"的悲伤在此爆发,两位白发老人相拥而泣的画面令人动容。
3. 看透生死的豁达(最后8句) 擦干眼泪后,诗人展现出通透的人生态度:自己将学庄子归隐(漆园典故),用文字安顿心灵。活着的人各有活法(劳息殊致),但死亡终会让所有人殊途同归(存亡同轨)。最后自嘲"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其实是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没有华丽辞藻,只有老友重逢时颤抖的双手、混着酒水的眼泪,以及笑中带泪的感悟。它告诉我们:时间会带走很多,但真挚的友谊能穿越生死;人生终有遗憾,但坦然面对才能活得通透。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凌傲时人。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