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五首 其一

十年别乡县,西去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一作来)轻舟。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春(一作青)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
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离家十年的人回到故乡茅山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四句说:离开家乡十年,曾经西去京城闯荡。当初去京城是为了见世面("观国"),不是漫无目的远游。这里透露出一种人生追求——年轻时总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中间四句用比喻写人生际遇:京城街道平坦如水面("九衢平若水"),看似容易行走,但想获利并不像乘轻舟那么轻松(暗示在京城打拼不易)。最终选择回到洛阳附近("北洛"),重返江东故乡。

后六句描绘家乡美景:春山上长满秀丽的树木,碧绿山涧流淌着清澈溪水。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心境:找不到像古代隐士子桑扈那样的人(暗指知音难觅),看来只能去世俗之外寻找精神归宿了。

全诗精华在于: 1. 道出"北上广漂泊"的普遍心理:年轻时向往大城市,经历后才发现不易 2. 用"水路"比喻人生选择,平路未必好走,轻舟未必省力 3. 返乡后通过山水之美,反衬出对纯真生活的向往 4. 结尾透露出现实中难觅知音,只能寄情山水的淡淡惆怅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出走半生,归来仍爱故乡山水"的质朴情感,以及现代人依然能共鸣的"在大城市奋斗后回归本真"的人生体验。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