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郑曼季诗四首·南衡

南衡惟岳,峻极昊苍。
瞻彼江湘,惟水泱泱。
清和有合,俊乂以藏。
天保定尔,茂以琼光。
景秀濛汜,颖逸扶桑。
我之怀矣,休音峻扬。(一章)
穆穆休音,有来肃雍。
沈波涌奥,渊芳馥风。
傃虚养恬,照日遗踪。
考槃遵渚,思乐潜龙。
我之怀矣,寘尔华宫。(二章)
和璧在山,荆林玉润。
之子于潜,清辉远振。
克称輶德,作宝有晋。
和声在林,羽仪未变。
我之怀矣,有客来信。(三章)
风云有作,应通山渊。
清琴启弹,宫商乘弦。
类族知感,有命自天。
夷叔希世,犹谓比肩。
矧我与子,姤会斯年。
我之怀居,其好缠绵。(四章)
古人有言,诗以宣心。
我之怀矣,在彼北林。
北林何有,于焕斯文。
琼瑰非宝,尺牍成珍。
丰华非妙,得意惟神。
河鲂登俎,遭逢清川(○同上)。(五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赠给郑曼季的,共有四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南衡》。整首诗文风优美,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郑曼季的深情厚意和对其美好品德的赞美。

第一节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了南衡(衡山)这座高山,它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连。诗人赞叹江湘两水的波光粼粼,水色潋滟。接着,诗人引用了古代对于贤才的赞美,说“清和有合,俊乂以藏”,意指贤才汇聚,如阳光灿烂。再接着,诗人希望郑曼季像天上的星宿一样,发出明亮的光芒,保佑他平安幸福。

第二节

这一节诗人继续表达了对郑曼季的思念之情。他提到“穆穆休音,有来肃雍”,意思是郑曼季的声音温和,令人舒心。接着,诗人描述了江水的深邃和山风的清新,这些自然景象似乎都带着郑曼季的气息,透露着诗人对他的怀念之情。“考槃遵渚,思乐潜龙”则借用古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郑曼季的敬仰之情,期待他能像潜龙一样,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第三节

这一节诗人用自然界的珍贵之物来比喻郑曼季的高尚品格。他提到“和璧在山,荆林玉润”,就像山中的美玉和林中的荆棘一样,虽然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但却洁净无瑕。这两句赞美了郑曼季的高尚品德,尽管他低调行事,但他的光芒仍然能够照亮周围的事物。“克称輶德,作宝有晋”暗示郑曼季不仅有才华,还具有谦逊的品德,他所作出的贡献就像宝贵的宝石一样珍贵。

第四节

诗人在这节中以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为喻,表达了对郑曼季才华和品德的赞美。他认为郑曼季的能力和才学就像琴弦上的音符,能够应和自然界的风声,和谐动听。“类族知感,有命自天”则表达了一种命运相投的美好愿望,借以赞美郑曼季和诗人的相遇,就像山与水的相逢一样,是命运的安排。最后一句“矧我与子,姤会斯年”表达了诗人与郑曼季在这一年中相遇,希望这种美好的缘分能够延续下去。

第五节

最后一节诗人总结了他对郑曼季的深情厚意。引用了古人的话“诗以宣心”,表达了通过这首诗来抒发对郑曼季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郑曼季的作品如北林中的璀璨文采,充满智慧和才华,表达了对郑曼季才华的赞赏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郑曼季的深情厚意和对他的才华、品德的赞美。它以优美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