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蒙侍郎见示蓬阁多馀暇诗十首调高情逸无以咏歌篇篇实为绝伦一一尤难次韵强率鄙思别奉五章却以秘阁清虚地为首句所谓效西子之颦也惟工拙之不同岂天壤之相接莞尔而笑其敢逃乎 其四
秘阁清虚地,安然养道心。
无人接高论,遇兴恣闲吟。
笔阁珊瑚架,冠欺玳瑁簪。
苍生待康济,未用忆云林。
无人接高论,遇兴恣闲吟。
笔阁珊瑚架,冠欺玳瑁簪。
苍生待康济,未用忆云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清静的书阁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同时暗含了心系天下的责任感。
前四句写书阁环境:秘书省的书阁是个远离尘嚣的好地方,让人能静心修养。虽然这里没有高人来交流学问,但正好可以随性吟诗作赋。诗人用"养道心"和"恣闲吟"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境界。
五六句通过珍贵文具的描写(珊瑚笔架、玳瑁发簪),既展示了书阁的雅致,也暗示了主人身份的高贵。这些华美物件与开头的"清虚地"形成有趣对比,说明这方清净之地其实身处庙堂高位。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现在过着闲适生活,但想到百姓还需要帮扶济世,就暂时不能归隐山林。这里突然从个人闲情转向社会责任,体现了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
全诗妙在将两种看似矛盾的生活态度自然融合:既享受清雅闲适,又不忘民生疾苦。这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