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沈氏老姊

昔闻桓山鸟,四海各分飞。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

辛苦效反哺,力尽心亦微。仲姊久长逝,泪落不可挥。

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伯也失所天,忍死鞠孤儿。

儿年近四十,与妇同分离。茕茕一孩女,遣嫁时来归。

上堂问祖母,终朝无苦饥。嗟予季与叔,相见时亦稀。

抚琴弹此曲,此曲声殊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哀思的诗,主要表达对沈氏老姊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接下来,我会用通俗的语言为你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昔闻桓山鸟,四海各分飞。”描绘了亲人之间的分离,就像桓山上的鸟儿被迫飞离巢穴,各奔东西。这里用鸟儿的飞翔比喻人的离散,形象生动。

接着,“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诗人开始表达他对沈氏老姊的思念。他们一同出生,一同成长,彼此依赖。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与沈氏老姊之间深厚的感情。

然后,“辛苦效反哺,力尽心亦微。”描绘了沈氏老姊的辛劳和付出。她像反哺的鸟儿一样,竭尽全力照顾家人,即使心力耗尽也毫不退缩。

接着,“仲姊久长逝,泪落不可挥。”诗人表达了沈氏老姊的其中一个姐姐已经去世,他为此感到悲痛,眼泪无法止住。

然后,“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描述了诗人与沈氏老姊以及其他两个姐妹,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与母亲在一起,他们的愿望无法实现。

接着,“伯也失所天,忍死鞠孤儿。”描述了他们的长兄失去了父母的支持,但他仍然坚强地生活,照顾孤儿。这里表现了他们家庭的坚韧和互助精神。

然后,“儿年近四十,与妇同分离。”诗人描述自己年近四十,却与妻子分离,生活艰辛。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生的无奈。

接着,“茕茕一孩女,遣嫁时来归。”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女儿,在出嫁时回到娘家。这也是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深深感慨。

最后,“上堂问祖母,终朝无苦饥。”描绘了诗人关心祖母的生活,询问她是否吃得饱。这里表现了诗人的孝顺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嗟予季与叔,相见时亦稀。抚琴弹此曲,此曲声殊悲。”诗人感叹自己与最小的弟弟相见稀少,弹奏此曲表达哀思,琴声特别悲伤。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团聚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深情和哀思,表达了诗人对沈氏老姊的深深怀念和对家庭生活的感慨。通过比喻、描绘和叙述,诗人表达了对亲人、家庭和社会的深深关怀和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