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越观潮同陈济之诸子石门雨宿

孤帆下石门,旅宿暗秋原。
两岸芦荻雨,几家桑柘村。
酒堪今夕醉,心与故人论。
此去钱塘近,江潮引客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石门、夜宿秋野的旅途见闻,重点刻画了秋雨中的乡村景致和与老友把酒夜谈的温暖,同时表达了对钱塘江潮的向往。

全诗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秋旅图:开篇"孤帆"二字立刻营造出漂泊感,而"暗秋原"的"暗"字巧妙传递出暮色苍茫的意境。中间四句像镜头切换:先拍两岸被秋雨打湿的芦苇丛,再转向零星散布着桑树柘树的村落,最后定格在温暖的室内——诗人与故人饮酒畅谈的特写。这里的"几家"用得极妙,既写实又留白,让读者自行想象村庄的宁静模样。

结尾笔锋一转,用钱塘江潮作结,看似突兀实则精巧:前六句的静谧秋景与末句的汹涌江潮形成强烈反差,"引客魂"三字更是画龙点睛——明明还在喝酒聊天,心却已被传说中的钱塘潮勾走,这种对未知风景的期待,让整首诗的意境顿时开阔起来。

最打动人的是诗中两种情绪的完美融合:秋雨孤帆的寂寥,与故人对饮的温暖,就像阴雨天里喝到温酒的感觉,凉意中透着暖意。而最后关于钱塘潮的遐想,又给这份温暖添了几分豪情,读来余味悠长。

王叔承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