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天来。(《梅花》。
以下并见《摭言》)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莲花》)
一番春雨吹巢冷,半朵山花咽觜香。(《山鹊》)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菱叶乍翻人采后,荇花初没舸行时。(池上,见《诗史》)
以下并见《摭言》)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莲花》)
一番春雨吹巢冷,半朵山花咽觜香。(《山鹊》)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菱叶乍翻人采后,荇花初没舸行时。(池上,见《诗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组诗句像一组精致的自然小镜头,每句都捕捉了不同景物的灵动瞬间:
1. 《梅花》这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梅花。前夜积雪压弯了枝干("强半瘦"),傍晚时分几枝梅花在暮色中仿佛带着愁绪。诗人把梅花受雪压后的姿态比作消瘦,又把黄昏时分的梅花比作含愁的女子,让植物有了人的情感。
2. 《莲花》这两句构思很巧妙。莲花凋谢后的残香本该随风飘散,诗人却幻想用"无尘袖"来盛接余香。这里的"无尘袖"既指洁净的衣袖,也暗喻超脱尘世的高洁心境,把对莲花的怜爱写得既唯美又含蓄。
3. 《山鹊》这两句通过感官对比营造意境。春雨让鸟巢变冷是触觉,山花使鸟嘴含香是嗅觉,一冷一香形成反差。"半朵山花"这个量词用得特别精妙,仿佛能看见山鹊啄食花瓣的生动画面。
4. 写云露的这两句气象开阔。"柱础降龙"形容云气从房柱底座升腾的奇幻景象,"放鹤天"描绘露水洗过的山林成为仙鹤翱翔的净土,把普通景物写出了神话色彩。
5. 《池上》这两句是动态特写。前句写采菱人离开后菱叶突然翻动的细节,后句写小船划过时荇花刚被淹没的瞬间,两个"乍"字(突然)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活了起来,充满生活趣味。
整体来看,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是: - 观察极其细腻,能抓住景物最动人的瞬间 - 善用拟人手法,让花草动物都有了情感 - 动词用得精准(翻/没/降/放) - 量词运用出人意料(半朵/强半/数枝) - 既有画面感又含哲理,比如用"无尘袖"暗示高洁品格
诗人就像拿着显微镜和摄像机在观察世界,把普通人容易忽略的自然细节,变成了充满诗意的永恒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