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太仓
君侯粤中产,羽林忠孝门。
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
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
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
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
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
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
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
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
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
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
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
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
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
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
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
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
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
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
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
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
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
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
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
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
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
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孙太仓的地方官,他出身忠孝之家,曾在多地任职,留下很好的口碑。后来他调任到作者所在的州,名声更加显赫。当时正值战乱和灾荒,百姓生活困苦,孙太仓勤政爱民,施行仁政,让百姓感受到温暖。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几层意思: 1. 当官的根本是为百姓谋福利。诗中强调"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就是说官员的职责本质是要造福百姓。 2. 对比好官和坏官。孙太仓这样的好官懂得体恤民情,而有些官员却横征暴敛,让百姓苦不堪言。 3. 用历史名臣作比。提到唐代著名清官元结(元道州),说明真正的好官连催缴赋税都不忍心。 4. 为民发声。最后说这首诗是代替老百姓写的民谣,希望能把民间疾苦传达给当权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朴实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 - 通过对比手法凸显好官的可贵 - 表达了知识分子为民请命的责任感 - 既有对清官的赞美,也有对贪官的批判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歌颂清官、批判时政的现实主义诗作,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